標題: [車壇新聞] 2030年德國將禁止傳統內燃機汽車,台灣辦得到嗎? [列印本頁]
作者:
scosco29 時間: 2016-6-22 11:39 AM 標題: 2030年德國將禁止傳統內燃機汽車,台灣辦得到嗎?
作者: David發佈於: 最夯話題日期:2016 / 06 / 21
isCar!端午才過,台灣準備進入盛夏,電力備載容量便出現吃緊,新政府的2025非核家園夢想才剛啟動,便被核一是否重啟、大學節電遭學生抗議等弄得焦頭爛額。政府想要發展綠能,水力電廠被環團打槍、風力發電被居民嫌噪音過大,太陽能政策又受台電制肘,怎麼看台灣電力要想未來供應穩定無虞,實在沒有人可以說得準。反觀德國,人家不要核電就不要核電,綠能也已然發展成型,電價固然高昂,但是國家工業競爭力依然穩居世界首位,財政健全到甚至可以「零舉債」,在汽車工業上,德國政府更是提出2030年起該國上市新車都要CO2零排放,以求在2050年能將德國的CO2排放量減少80%。看到德國這麼行,台灣行不行呢?
德國是全球汽車大國,排名在全球10名之內,論數量沒有辦法和美日中抗衡,但是汽車工業技術發展上卻是無人能及,但是講到CO2排放,對德國來說其實也一直是頭痛的問題,因為歐洲向來以柴油引擎占大宗,比例高達7成以上,德國不論在柴油引擎開發與產量又居領頭羊,偏偏CO2對柴油引擎猶如罩門,德國車廠在對應策略儘管已有極大進展,柴油引擎的CO2排放幾可與汽油引擎抗衡,但是面對未來歐盟還要壓低CO2排放新標準下,德國車廠也受不了,之前便已放話,表示若要把柴油引擎改得更潔淨,開銷遠比汽油引擎來得大,大到車廠根本玩不下去。去年9月發生的福斯柴油軟體醜聞,便點出了車廠為追求柴油排放數據好看所可能發生之偏差現象。
德國政府所提之2030年德國上市新車零污染的目標,等於就是宣布內燃機引擎時代的結束。根據德國政府統計,德國境內註冊有案的電動車僅有2.5萬輛,反觀柴油車卻有1450萬輛。德國政府為了在未來不到15年的時間來扭轉情勢,決定要提供大幅補助來鼓勵德國人換用電動車或油電車,以期能在2020年把數字提高到50萬輛,到2030年時把登記有案的電動車和油電車總量推升到600萬輛。
德國政府敢提出這樣的目標,背後自然也要跟德國車廠達成共識。德國車廠已對此要求有相關對應策略,BMW便是代表,多年前投入的i3和i8便是代表,如今產品已益趨成熟,更能符合市場需求;賓士也已宣布在明年要推出行駛里程可達500公里的燃料電池車,旗下Smart也表示未來車系全面發展電動化。至於福斯的企圖心更大,福斯表示在2025年以前要達到銷售300萬輛替代能源車的目標。
筆者對德國政府和德國車廠的決心和目標感到無比佩服,但是其他國家是否能夠比照辦理,就是一個很大的問號。先不說別的,別以為電動車用電不會排放CO2就一切OK,事實上電動車上所需要的電力補給,就需要電廠來發電,而電廠的電力又是從何而來?不外乎就是使用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燃料來生產。從美國、歐洲、中國大陸等世界各國的電力生產平均值來估算,平均每生產1kWh的電力就要排放出0.5kg的CO2。除非能像德國所設定之到2050年綠能占總電力八成的目標,不然電動車的背後所可能帶來的就是需要更多高排放的火力電廠或是核電廠。
所謂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尤其是台灣這樣資源匱乏的國家,想和德國一樣做到2030年上市新車零排放,不是不可能,前提是台灣變成北韓,國家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但是可能嗎?但是要不要做,答案當然是一定的,只是台灣政府單位向來是官員坐在辦公室看歐美法規與民調來制定政策,沒有考慮到台灣實際需求,汽車產業發展制定半調子,可立竿見已降低CO2排污的汽車如PHV插電式油電車,竟然排除在電動車貨物稅減免優惠範圍之外,這些舉措在在都使政府、民眾和車廠造成三輸:政府政策一出台馬上就會被打槍,車廠也乾脆不進口或製造節能車款,民眾也就一直只能買高排污車輛。環保署長李應元到最後也只能請大家發揚全民總意志這種類日本軍國主義式態度來節電,這樣能成事嗎?答案有人說得很好,如果是30年前就可以辦得到,在今天,誰會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