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ST LINE] 【ST測試報告】BC BR TYPE 對應ST試駕報告! [列印本頁]

作者: lenin    時間: 2007-1-11 12:29 AM     標題: 【ST測試報告】BC BR TYPE 對應ST試駕報告!

許多車友在牽到新車後,
通常都會迫不及待地想換裝避震器,
為什麼要換?



很多人會告訴你理由,例如操控性、抑制側傾之類的話,
至於哪種避震器好?
如果問賣家,多半是會說自己手上的最好,
但是通常還是會有個差距。
有些人把ST避震器換了,結果不滿意又換來換去,
通常都是人云亦云。

去年初,頭幾批ST車主交車時,
多半是換PSS9的避震器,
售價大概5萬出頭,也有車友拿到4萬8左右的價格,
總之,售價差不多5萬左右,
此避震器的好處是兼顧舒適與操控性,
Q度佳、彈跳感抑制良好。
不過,這也要看每個人的習慣與調整的狀況如何?
我試坐過不同車友的愛駒,PSS9設定不好的話,
在時速150左右時,遇到顛坡路面,車身跳動劇烈的狀況還是會很嚴重,
如果以ST動輒上200的狀況下,彈跳過於嚴重,是不利於駕駛的,
所以不見得一組避震器的設定,就可以應付所有的路面狀況,
在操控性與舒適之間,如何取的平衡?
則真的要看個人的需求與習慣。


◆實驗測試報告

以下測試報告,是根據BC新款的BR TYPE 對應ST所進行的實驗,
這款避震器是採魚眼上座,複筒油、氣分離,
筒徑加粗至50還是52mm(忘了),
可調式組尼前後各32段,
因為組泥可調,所以大家就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調整,
實驗組的BR TYPE 前後對應的彈簧公斤數為前10、後6公斤,
以下實驗的比較基礎,
以大家比較熟悉的原廠ST避震器作為對照組。


◆阻尼:前16段、後8段
1.低速行駛:遇坑洞處理優異,無彈跳感,前後協跳性OK,Q度與ST避震器相仿。
2.山道行駛:過彎極限與原廠相仿,但側傾度稍小,路感較為清晰,90度彎可維持在75km上下,北宜U型彎則降至60km以內。
3.高速行駛/路面平整:如果路面平整時,180km~220時,抑震良好,車身穩定度高,遇到路面的接縫時,不會飛起來。
4.高速行駛/路面顛波:如果路面顛波時,180km~200時,抑震還可以,車身會稍微上下震幅,但仍很好操控,車身震動低。
5.高速行駛/高速彎道:時速120~130經過兩至三線道的90度彎,側傾狀況較原廠好一些。
【說明】
此設定,我覺得是跟原廠ST的避震器最為接近的狀況,
不管是舒適度,或是操控性,都差不了太多,
也就是說,調成此種模式時,應該不太會有人發現,例如:副駕。


◆阻尼:前18段、後12段
1.低速行駛:遇坑洞處理保持其Q度,前後協跳性OK,後輪稍微會有小彈跳,低速狀況下,與ST避震器相仿。
2.山道行駛:過彎極限較高,仍有側頃,90度彎可維持在75km上下,北宜U型彎則降至70km左右。
3.高速行駛/路面平整:如果路面平整時,180km~220時,抑震一般,車身穩定度OK,但遇到路面的接縫時彈跳感增加。
4.高速行駛/路面顛波:如果路面顛波時,180km~200時,抑震較差,車身上下震幅減緩,車身震增加。
5.高速行駛/高速彎道:時速130左右經過兩至三線道的90度彎,側傾狀況較原廠好很多。
【說明】
此種模式在時速120公里以內行駛時,感覺與原廠狀況差不多,
但遇到彎道時,表現比原廠優異,但後輪的彈跳較多些。
此設定的協調度有些怪怪的,不夠細膩。


◆阻尼:前20段、後12段
1.低速行駛:低速行駛的狀況,跟前項設定差不多,Q度也OK。
2.山道行駛:行駛的感覺與原廠相仿,但側傾度小很多,90度彎可維持在80km上下,北宜U型彎可在75~80km之間輕鬆帶過,不容易有翻車的感覺。我覺得U型彎的速度應該可以更快。至於髮夾彎的話,涉及技術問題,可以多少,我就不太確定。
3.高速行駛/路面平整:如果路面平整時,180km~220時,Q度、穩定度OK,但有路面接縫時,後輪感覺較為明顯。
4.高速行駛/路面顛波:如果路面顛波時,180km~200時,震動增加,車身會上下震幅起伏,高速的操控性降低。
5.高速行駛/高速彎道:彎點前160,140入彎,120出彎,側傾狀況仍有,但不明顯。
【說明】
這種設定在低速時,Q度OK,高速經過彈跳的路面時,會覺得有些跳,當然舒適度也降低,
但是山道上,就比原廠好很多,操控性增加。


◆阻尼:前22段、後14段
1.低速行駛:遇坑洞前輪彈跳少,但後輪彈跳已經比較明顯,速度稍快時,後輪談跳增加。
2.山道行駛:過彎極限又更好了說,側傾度仍有,90度彎可維持在85km上下,U型約80km上下。
3.高速行駛/路面平整:如果路面平整時,180km~220時,車身穩定尚可,但遇到路面的接縫時,彈跳感嚴重,尤其是橋樑的接縫,會讓後輪起來。
4.高速行駛/路面顛波:如果路面顛波時,180km~200時,車子容易飛起來,離地時間增加,著地時,會有突然間的拉扯,增加操控的困難度。
5.高速行駛/高速彎道:車雖然側頃度降低,但是卻沒有因為側傾抑制得好,而讓速度變快,因為彈跳讓輪子抓不住地,影響過彎速度。
【說明】
我覺得這個段數以上的設定時,
對於高速,尤其是ST擅長的180~220之間,穩定度會因為車身的震動,而變得不穩定。
但是在山道上,
卻有更大的極限。

◆阻尼:前25段、後17段
1.低速行駛:遇坑洞處理保持O度,但後輪的彈跳感太重,協調性有問題。
2.山道行駛:過彎極極度爽,傾度幾乎不感覺到他的存在,90度彎可維持在85km上下,U型彎的話,就看心臟有多大。
3.高速行駛/路面平整:如果路面平整時,180km~220時,抑震還可以,車身穩定度高,但遇到路面的接縫時,彈跳就會很劇烈。
4.高速行駛/路面顛波:以時速180至200行駛顛波路面,沿路彈跳,震動很大,離地時間很多,輪胎飛起來,增加不安定感。
5.高速行駛/高速彎道:時速反而降至120以內,雖然不側傾,但後輪彈跳增加,導致過彎的穩定度受影響。
【說明】
這種設定應該不是太多人能夠忍受,
一來車子到處都會有異音,門飾版、中控台都會有聲音,
二來高速如果路平還好,但一有不平的地方,震動就會很大。

◆阻尼:前28段、後17段
1.低速行駛:無坑洞時OK,但一有坑洞,車室立即震動。
2.山道行駛:過彎極限更好,唯一的問題就是輪子容易離地,乖乖叫,不過還在操控的控制範圍之內,90度彎可維持在85km上下,因為這是我的極限,U型彎則可更順。感覺不到側傾,會覺得輪胎抓不住地面,被車子拖著走。
3.高速行駛/路面平整:如果路面平整時,180km~220時,車子感覺比較硬,遇接縫會跳。
4.高速行駛/路面顛波:如果路面顛波時,180km~200時,抑震力不好,感覺在坐飛車,無舒適度。
5.高速行駛/高速彎道:因彈跳感,影響過彎速度,降至110過彎。
【說明】
接近此段數的設定時,
完全就是山道設定,
高速的不穩定度增加,主要是因為台灣路面很差,
車內異音嚴重,連中控台都會出聲音,
後輪的跳動感,比前輪嚴重。


以上測試,
彎道是在北宜,高速部分,則在快速道路上,
後來有跟大家研究,
避震器在處理連續坑洞時,
其細膩度是主要差異,
BR TYPE的Q度雖然OK,但是在處理坑洞的細膩度,仍可加強。

組尼調整其實可做各種的組合,
上面數據是我自己測試的結果,
自己開一開、測一測,其實最準確,
因為沒有人可以知道,你到底想要怎麼開車。
作者: alexlin1106    時間: 2007-1-11 12:35 AM

真是太詳細了~很棒喔!!
作者: ICE.IRENE    時間: 2007-1-11 12:39 AM

避震器在處理連續坑洞時,
其細膩度是主要差異,
BR TYPE的Q度雖然OK,但是在處理坑洞的細膩度,仍可加強

這是真滴...BC一代和BR TYPE都是一樣!!!
作者: markyen02    時間: 2007-1-11 12:41 AM

lenin大不是前10後6喔?
作者: mickeybaby0113    時間: 2007-1-11 12:43 AM

太厲害了...

給你推一個唷...

詳細啦..
作者: lenin    時間: 2007-1-11 12:43 AM

原帖由 markyen02 於 2007-1-11 12:41 AM 發表
lenin大不是前10後6喔?

對啦,
搞錯了說,
你在北宜山路試駕的狀況,
阻尼設定是前22後14。
可以發表一下心得吧。
作者: markyen02    時間: 2007-1-11 12:57 AM

原帖由 lenin 於 2007-1-11 12:43 AM 發表


對啦,
搞錯了說,
你在北宜山路試駕的狀況,
阻尼設定是前22後14。
可以發表一下心得吧。

是的,那次是第一次開Focus ST,大約10~15分鐘的時間,那時候注意力並不是完全的放在避震器上,
還包含了整個第一次接觸的車子.
怕我的觀點會有偏差.

當時載四個人(後面兩個),所以覺得後面並沒有任何太跳的感覺.
側傾抑制可以.
只有一個坑洞的時候處理很好,路感優異.
連續的時候就不行了.
避震器作動的速度不夠快.
右前有些異音.

總結來說:
避震器很Q,很舒服.
作者: markyen02    時間: 2007-1-11 01:04 AM

我以前的避震器每一組都後面太跳,
然後後面坐兩個人就剛好.
所以那天的情形不敢亂寫...
也許當時的前後比例是對的.

不然改天你有空再出來試
作者: papaya    時間: 2007-1-11 01:25 AM

真是詳盡阿
作者: q48159    時間: 2007-1-11 07:35 AM

感謝您 讓我得到很多新的觀念
作者: dakenji    時間: 2007-1-11 08:22 AM

這篇文章如果加上圖片的話,
就可以投稿到雜誌社做一篇專題囉~
很詳細,推一個~
作者: kyo    時間: 2007-1-11 08:45 AM

推~~太專業了!!
作者: 弟弟    時間: 2007-1-11 08:45 AM

好詳細唷~感覺花了不少時間去測試
作者: lenin    時間: 2007-1-11 01:45 PM

這樣的測試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自己測驗一下,
我測驗的基準以「副駕」感受度及駕駛者的感受度比較原廠為準,
大家可以根據上述的段數,進行微調,
自己的感覺是最準確的。

附帶說明一下,
早上又測試前18、後8,
覺得協調度很不錯,Q度、避震效果、彈跳感少,側傾抑制也OK,
不過是在一般道路及高速駕駛狀況,山道未測試。

原本想把ST的避震器賣出去,
但是經過各種測試之後,
覺得ST避震器的各種均衡性很高,
所以還是留著說。
作者: lenin    時間: 2007-1-13 05:06 AM     標題: 01/12北宜山道測試

01/12跑北宜山道測試狀況!


調成前18,後8的狀況去跑北宜山道,
下雨天,輪胎滑,
不過,這個配置還不錯,
Q度、舒適度、側傾的抑制都相當好,
比原廠的狀況優異百分之30左右,
當然,連續彈跳的細膩度,還是有些差異。

這個段數的調整,
在進行高速彎時,都很不錯,建議平常可以此段數調整。
在山上,其實可以再往上調整,這樣側傾的狀況可以得到更大的改善,
或許前面可以調整到24~20之間,
後面則可調整到10~15之間。

理解了段數調整的原理之後,
未來大家安裝此避震器時,
不管是在哪一家安裝,
都可自行調整,
以上心得,供所有車友參考!
作者: 溫泉    時間: 2007-1-13 10:52 PM

夠詳細...有專業到....
作者: 台北Mark    時間: 2007-1-14 05:17 PM

Lenin大
你調整時是如何調整的??
是先全部轉到底然後在一格一格慢慢調嗎?
是先調到最軟嘛?
我還沒有自己調過自己車上的BC說
作者: 台北Mark    時間: 2007-1-14 05:19 PM

原帖由 ICE.IRENE 於 2007-1-11 12:39 AM 發表
避震器在處理連續坑洞時,
其細膩度是主要差異,
BR TYPE的Q度雖然OK,但是在處理坑洞的細膩度,仍可加強

這是真滴...BC一代和BR TYPE都是一樣!!!

Q度跟細膩度
這兩種要如何區分??
我實在不太會感覺ㄝ...
是我神經太大條嗎?
作者: lenin    時間: 2007-1-14 06:26 PM

Q度主要是彈簧與避震器配合之後,
經過坑洞的感覺,
例如,你開車經過一些坑洞時,會不會覺得死硬,硬梆梆那樣,
硬梆梆的時候,會讓乘坐者會有瞬間的不舒服,
如果太軟,不夠Q時,經過坑洞又會晃來晃去,同樣不舒服。

處理坑洞的細膩度,主要是阻尼設計的問題,
阻泥會變硬,主要是因為我們調整通過阻泥閘門的大小,
閘門變小,阻泥通過速度慢,於是避震器就會變硬,
於是瞬間的側傾度就會減少,
經過坑洞時,瞬間的力量讓避震器壓縮,
此時,做動回彈的力道如果太慢,就無法迅速處理下一個坑洞,
你快速開過連續坑洞時,
即可感覺,此避震器處理連續坑洞時,不好設定。


調整的方式:
你先全部轉到最軟,一格一格慢慢轉,
並且記下轉到最軟的段數,也就是歸零,
例如前面轉了12格,後面轉了7格,就是你目前的段數設定,
記下來之後,你就可以開始前後調整,
哪天你如果覺得自己調得亂七八糟,
再轉回前12後7即可。
很簡單的,可以自己試試看。
作者: lenin    時間: 2007-1-15 05:04 AM

01/14山道測試

阻尼調整:前24、後12

把之前兼顧舒適度與高速的前18、後8的段數往上調整,
前面調成24,後面12,
前後差距12段。

測試結果,
山道側傾度比:前22段、後14段
的好開,過彎極線的狀況好,
但是CSC2無法配合,後輪逢彎必嘰!
低速行駛與高速行駛時,
後輪的彈跳相對少,
也就是說,飛起來的狀況不多,
舒適度相對有所犧牲,但是以已經當舒適了。
高速行駛時,遇到顛波路面,不容易飛起來,高速彎速度約130是安全範圍,如果輪胎抓地力好些,可以更提升。


開始的前幾次的測試是把前後阻泥設定差距控制在5~8段之間,
也就是前後的設定不要差太多,
後幾次的測試,
則是把前後的段數拉開,
例如:
前16、後8,
前18、後8,
前24、後12,
從相差8、10、12來測試,
發現有不錯的效果,
可能是因為FOCUS前面太重的緣故。


今天在雜誌上看到有一組國產的,叫做阿波羅,
阻尼設定是伸側與縮側都可以調整,
縮側:車子下壓時,抑制側傾的承受力。
伸側:下壓之後,回彈的速度。
如果有車友安裝的話,
或許可以測試看看,他的建議售價是兩萬七,應該可以更便宜才對。

以上是最新的測試狀況,
大家可以參考。
作者: lenin    時間: 2007-1-26 04:05 AM     標題: 01/24山道測試

前25,後15
也是設定在相差10段,山道上過彎相當優異,後輪的談跳少,
以山道上直線時速140以內,
入彎前時速降至80左右入彎,側傾少很多,至少不感到危險,
可能是因為前後組尼設定差距比較大,所以後輪在彎中談跳相當低。

走快速道路時,稍微有些顛,但是還在可接受範圍內,
時速近200的平路很OK,但是顛波路面就不知道了,


後來又調整成前21,後11,
比前16、後8的段數再拉開些,
整體的協調度,不會死硬。

大概的綜合心得如下,
如果要講究舒適的話,前後阻泥越接近時,車身的彈性越低,
也就是說,前後都一起硬時,全車就會硬梆梆的,很不舒服,
因此,
前後的彈簧公斤數是5:3的話,
阻泥設定若在5左右,都會失去舒適度與Q度,
都調太軟時,車會晃,
都調太硬時,失去Q度,
兩者都會不舒服。

阻泥設定差距在10左右時,會比較舒服,後輪的彈跳會被車頭的比例配置吸收。
例如說:前18、後8,前20後8,前20、後10,前21、後11,前25、後15,
大概在這個阻泥段數的差距,都會得到一定的協調度,雖然越調越硬,但是不太跳。

後面段數越高,前面段數調太軟,反而會形成過跳,
操控性不見得很好。
作者: lenin    時間: 2007-2-12 02:51 PM     標題: 2/12補充說明

前天去把避震器的彈簧換成我原來設定的前12公斤,
結果整個Q度與舒適感提升很多,
操控性也變更好。

現在在想,
如果後面也換成7公斤或是8公斤的話,
可能完整度會更高。
作者: lenin    時間: 2007-2-28 10:53 PM

最近看到很多有關BC的討論,
例如配置的一些問題,
建議想要換避震器的車友,
還是先搭乘已經裝了的車友的車子看看,
再決定是否要安裝。

我現在的前後段數、彈簧配置,
開起來感覺不錯,
尤其是Q度與舒適度,能夠與山道操控、高速操控兼顧,
算是相對完美。

至於異音問題,
初步檢查,是魚眼的問題,
我才使用兩個月,雖然可以保固,
但卻讓我有點擔心日後的狀況。
作者: lenin    時間: 2007-3-2 10:07 PM     標題: 使用兩個月報告

魚眼已經鬆拖了,
才使用兩個月而已,
覺得耐用度似乎不太好。

BC BR TYPE如果彈簧配置前10後6,用來對應ST的話,
前面會觸底。
作者: lenin    時間: 2007-3-10 05:10 AM

使用兩個月,
約3000公里,
前面的魚眼鬆了,
筒身內部發出怪聲音,經鑑定之後,發現是壞掉,
雖然還在保固時間之內,
不過,我覺得耐用度很不好,
那天去換輪胎時,聽小葉講,Double的BR TYPE也是魚眼壞掉,
也是保固換新的。

現在聲音有夠大聲,
對應ST,似乎不理想。
作者: 惠子~    時間: 2007-3-10 06:02 AM

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