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一些資訊...
【關於 sensor, ECU, 與電控機械元件】
很簡單地比喻這幾樣東西:
-- sensor: 就像人的耳, 鼻, 眼, 皮膚... 等感官 (聽, 嗅, 看, 觸碰...)
-- ECU: 人的大腦 (處理器), 包括了思考邏輯 (程式) 與處理經驗 (learning, statistical data base)
-- 電控機械元件: 就像人的手腳, 是可以產生運動動作的 (像電磁閥, 電磁離合器, 伺服馬達...)
除了 ECU 外, sensor 跟電動元件都是類比的東西, 所以會存在類比數位互相轉換 (A/D, D/A) 以及誤差校正問題... 連接上述三項東西, 靠的都是訊號線 (其實就是電線), 而各連接端子部分, 則是一些空中接頭或卡榫卡住的壓接來導電, 以我個人來說我向來都不太認為這是很可靠的東西; 舉例來說, 我以前的一台老 486 電腦, 每過一段時間, 就可能發生驅動程式抓不到界面卡的問題, 要怎麼修? 很簡單, 把卡拆了, 把端子重新用去漬油洗一洗, 插槽也用高壓空氣噴一噴, 重新插拔幾次再鎖回去, 就抓到了... 很典型的接觸不良問題... (我用電腦近 20 年, 真的有把界面卡操到晶片掛掉, 到現在也不過只有一片, 大部分抓不到晶片多是接觸不良)
有學電子的車友應該都知道, 要導通接點, 最可靠有效的方法就是焊起來並且固定好; 但這很費工也不經濟, 所以一般就是壓接就可以了 (比較重要的部分就用螺絲去鎖, 像電瓶的連接), 當然了, 端子 (或連接器) 都是有壽命的, 加上汽車引擎室其實是一個很糟的工作環境, 高溫, 高壓, 油氣, 溼氣, 長期震動... 所以車開久了, 難免有時有些什麼開關作動不良, 或是什麼小燈點不起來 (明明燈泡沒壞) 這類小毛病... 接點多的系統, 這類鳥事多半很難避免~ (所以小弟我在修理家中的一些東西時, 我會看情況補焊下去, 讓接點的導電性可靠一點)
接觸不良代表的是導線上的阻值容值在變動, 而 sensor 多半又是靠電壓去告知 ECU 數值, 這往往造成一些問題, 例如送 +5V 到 ECU 表示偵測到的壓力值是 +3.5 bar, 而 0V 則表示是 -1.0 bar, 壓力跟電壓呈線性比例... 但若接觸不良時, 可能增壓已經打到 +2.0 bar 了, 送到 ECU 的電壓卻不對, 讓 ECU 以為壓力及進氣量不足, 於是減少供油, 結果就沒力了... (像這個產品~
http://hhscott.com/93tmv/3-bar_map.htm) 這是 sensor-to-ECU 在 A/D 上面的問題, 有點像耳不聰目不明問題一樣, 有時不是聽你話的人笨, 是他的耳朵不太靈光, 常聽不清楚或聽錯...
D/A 的部分則是 ECU-to-電動元件 的部分, 簡單一點的, 也許不必用 D/A, 用 I/O 加個 relay (繼電器) 大概就可以了; 複雜一點的, 例如阻風門/節氣門開度, 就涉及開啟角度問題, 就要用 D/A 或是伺服的作法... 那反正也是有接電線的問題, 所以就不多述... 以節氣門為例, 若 "實際" 開度偏低 (雖然 ECU 要求了更大的開度, 但實際上未達到要求), 就造成汽流量不足, 那麼若供油未同步修正, 就可能造成空燃比不正確 (汽油車), 燃燒會不太正常, ECU 修正來修正去, 就會讓整部車子感覺怪怪的...
比喻在人身上, 有點像小孩子學用筷子, 手會笨一點, 但不是孩子笨, 是他的手腳跟不上腦子的反應...
現在的車子跟二十年前差很多, 用了很多機電整合及電子計算/控制的東西進去, 所以系統複雜度大量升高, 要除錯找原因往往要考慮很多, 如果是二十年前單純學汽車機械的人, 後來沒去學汽車電子, 那應該常常會修車修得不太好; 如果只是插電腦, 卻一味相信電腦沒錯誤碼就是沒事, 那也一樣常會找不出問題~
就像小弟我是寫軟體程式的人, 但事實上, 我還是必須用一下示波器或邏輯分析儀 (不然就凹 hardware 的人幫我量訊號), 因為我要查問題時, 不能說程式模擬沒錯就是沒錯, 有時就是會找到某顆晶片它的某根線就是沒焊好, 當然程式會當掉...
提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