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弟目前所知的知識,如有錯誤或不足再請各位車友補充
基本知識:
胎壓:
車胎內的大氣壓力,基本上可分為冷壓與熱壓。冷壓是指車胎內的氣溫與室溫誤差2度以內的壓力;而熱壓則是氣溫與車胎表面溫度誤差達5度內的壓力。一般來說當冷壓轉變為熱壓時會有3~6psi 的差別。
胎壓管理:
通常會建議一般使用者注意冷壓就可以了,因為熱壓相當難以管理與控制。車胎內氣溫與胎面溫越接近壓力越大,但你很難正確測得胎內氣溫再加上打入空氣時也會改變氣溫,所以除非是賽車否則不建議管理熱壓。但是熱壓才是輪胎的正確工作壓力,所以如果各位車友是比較熱血的那還是建議各位可以利用胎壓偵測器來協助管理你的熱壓。
胎壓的氣體:
一般訪間常見什麼氮氣填充,但其實乾燥(濕度0%)的壓縮空氣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水份會造成冷熱胎壓差據變大,所以水份越少的氣體越適合。可能有些車友會問說那為什麼常見到賽車用氮氣來調整胎壓,那是因為高壓氮氣在加壓的過程中會去除水份(濕度0%),加上它又是惰性且穩定的氣體,最後還一點「在賽車場上你哪來的去除濕度的設備」,所以才會用氮氣鋼瓶來調整胎壓。
工作胎壓:
所有的輪胎都會有設計(或實驗得來)的工作胎壓建議,通常在30~40psi 之間,不過要注意這裡指的是冷胎壓(因為方便你打氣)。
再來才是重點:
輪胎是懸吊系統的一部份,而胎壓是除了胎壁外輪胎支撐力的另一個要件,兩者之間是魚幫水、水幫魚的關系。
一般來說如果是以操控性為設計方向的輪胎都會提高胎壁強度用來減少車胎在過灣受力時的變型以提高輪胎的支撐力,但並不是靠胎壁就可以了,這還要配合胎壓。因為胎壁再強都無法支撐車子的重量,支撐車子重量的這個工作是由胎壓在處理的,而胎壁的功能是不要讓輪胎像氣球一樣的「自由變型」如此就可以維持車胎的支撐力。(反過來也通用)
以mk3來說,原廠所提供的16吋胎胎壁強度不足,為了擬補這個問題可以將胎壓提高(大約設定在前39後36的冷壓即可)來增加支撐力,但是也因為胎壁強度不足這樣做的效果還是不好。而版大的車胎是高胎壁強度的,所以只要將胎壓設定在建議值36psi 就能有良好的表現。
而版大朋友的做法會是當胎壁強度高但又需要較為舒適的行車感受時的處理方式,會造成輪胎兩邊過度磨耗、車胎變型,又因為車胎的支撐力不足所以行進阻力會增加造成轉向不足(就是推頭啦!),運氣不好的話還會因k到洞而傷及輪框。
結論:
1、車胎不足會造成軟腳與操控性不靈敏,真正在下場跑的時後是會依照場地特性、駕駛風格、車輛因素、車手感受來設定胎壓的,所以你真在熱血的話:在第一次跑的山路用建議胎壓,跑完了再依感受來調整。在常跑的山路上就設定好自己喜歡的胎壓(但不要不足)下場就可以了。
2、胎壓值高低會影響胎壁的表現,反之也是(所以要有車胎支撐力兩者都很重要)。所以在選胎時依照個人需求選用比較重要,記著兩者是魚幫水、水幫魚的關係,會相互影響。
PS:
1、如果你以經選則了抓地力很強的胎但還是不夠用的話請試著改變你的輪胎角度,事半工倍。
2、推頭就是轉向不足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