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檔 | 收藏
點閱數:4,253
[車壇新聞] Honda推出VTEC Turbo引擎與8速雙離合器變速箱
   harnet

Focus 2.0
文章 3292
用戶失蹤天數 1704
點數 712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桃園縣 中壢市 
發表於 2013-11-19 05:35 PM 
http://news.u-car.com.tw/21819.html..
..





環保性能超越1.8升引擎,Honda發表1.0升及1.5升VTEC Turbo引擎

本田技術研究所所公布的3具VTEC Turbo引擎,排氣量分別為1.0升、1.5升及2.0升,均採用缸內直噴、DOHC VTEC設計,並在汽缸頭與活塞裙部設計冷卻系統,以讓熱效率與耐用性提高。1.0升3缸以及1.5升4缸引擎,是以節能與效率為主要考量,其輸出設定分別為95KW (換算約127匹) 最大馬力、200Nm (換算約20.4公斤米) 最大扭力以及150KW(換算約201匹) 最大馬力、260NM(換算約26.5公斤米)最大扭力,目標是與傳統的1.8升自然進氣引擎相比,在油耗上可以分別進步20%及15%;而扭力則可以提升15%及45%,以維持消費者日常使用的樂趣。其將運用在中型車級距產品之上。


全新的1.0升及1.5升VTEC Turbo引擎,分別為3缸及4缸產品,並預計用以取代現有1.8升的產品線。
新世代紅頭,Civic Type R Concept採用2.0 VTEC Turbo

而2.0升的VTEC Turbo引擎,則是性能與樂趣為導向所開發出來的產品,本田技術研究所將其動力輸出設定在206KW (換算約280匹) 最大馬力以上及400Nm (換算約40.8公斤米) 最大扭力以上,並以傳統3.5升自然進氣引擎為標準,達到油耗節省10%而最大扭力增加超過10%的表現,2.0 VTEC Turbo雖然有強大的性能,但其排放已通過還未實施的EU6規範。

配置扭力轉換器的8速雙離合器變速箱

除了引擎系統的渦輪化外,本田技術研究所亦在Honda Meeting 2013中發表最新的8速雙離合器變速箱,讓Honda的市售產品,終於擁有跨入雙離合器變速系統的選擇,並一舉將檔位推升至8速,成為全球首款8速雙離合器變速箱。


Honda率先發表8速雙離合器變速箱,並創新地配置上扭力轉換器。
不同於現有雙離合器變速箱直接透過離合器與傳動軸接合,Honda全新的8-DCT變速箱,配置有傳統自排變速箱的扭力轉換器,做為與傳動軸接合的元件,讓2組離合器,僅僅用做於換檔平順之用。本田技術研究所人員表示,扭力轉換器的加入,讓動力輸出更為柔順舒適,提供消費者更好的乘坐體驗。而由於與傳動軸連動的工作由扭力轉換器承擔,因此離合器的設計可以更小,磨損亦不若其他的設計,達到使用周期無需更換,較其他雙離合器變速箱的保養成本更低;而雙離合器平順化的檔位更位,讓8-DCT的扭力轉換器亦可以薄型化。而在性能上,8-DCT較傳統5速自排變速箱省油8%,加速表現則強化10%,再次實現Honda對於性能與樂趣的堅持。


 
   半技工

Matiz
文章 1544
用戶失蹤天數 1845
點數 132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臺南市 官田區 來自 地球~應該吧?
發表於 2013-11-19 05:42 PM 
這算是自排還是手排變速箱??


 
   小睿的爹

Matiz
文章 1729
用戶失蹤天數 1281
點數 262   戰績 72   改裝 0   故障 0
新北市 淡水區 來自 淡水紅樹林
發表於 2013-11-19 05:53 PM 
本田也開始玩小排氣量+渦輪

而且1.5 turbo 有201匹... 感覺好威~


 
   rawang

重機
文章 405
用戶失蹤天數 33
點數 243   戰績 0   改裝 9   故障 10
臺中市 北屯區 來自 台中
發表於 2013-11-19 05:56 PM 
引擎馬力馬上就會被扭力轉換器消耗掉


 
   jeffrery (ㄚ毅)

重機
文章 562
用戶失蹤天數 361
點數 60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彰化縣 田尾鄉 
發表於 2013-11-19 06:11 PM 
福特不快點把全車系ECOBOOST話就又要輸人家了!快點把全車系都上ECOBOOST吧!自然進氣已經落伍了!沒力又耗油又要多繳稅金!


 
   harnet

Focus 2.0
文章 3292
用戶失蹤天數 1704
點數 712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桃園縣 中壢市 
發表於 2013-11-19 07:09 PM 
半技工 發表:
這算是自排還是手排變速箱??

自手排吧..XD


 
   harnet

Focus 2.0
文章 3292
用戶失蹤天數 1704
點數 712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桃園縣 中壢市 
發表於 2013-11-19 07:11 PM 
rawang 發表:
引擎馬力馬上就會被扭力轉換器消耗掉 ...

新世代自排變速箱扭力轉換器都附"鎖定"功能..動力消耗不多了啦


 
   harnet

Focus 2.0
文章 3292
用戶失蹤天數 1704
點數 712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桃園縣 中壢市 
發表於 2013-11-19 07:19 PM 
http://www.twmotor.com.tw/testreport_1.php?id=763拳打雙離合器
腳踢同軸齒輪
自排 之逆襲

作者.攝影/超越車訊
自從VW推出雙離合器自手排DSG變速箱後,敏捷的換檔速度加上優異的扭力傳輸效能,超越自排系統的極限,Ford、BMW、Porsche紛紛加入雙離合器自手排的行列,同時帶動國內柴油乘用車的成長。然而自排系統真的會吹起輓歌了嗎?那就太小看自排的能耐!

手自排成敗關鍵 扭力轉換器
自排變速箱問世已超過一甲子年了,經多次改良後,目前幾乎都是「液壓扭力轉換器+行星齒輪組」的組合,此設計的優劣如下:

優點
結構簡單
自排變速箱的結構雖然比傳統手排變速箱複雜,但是和雙離合器自手排相較,卻又顯得簡單許多,因此在生產成本方面僅比手排系統貴一些,卻得以享受免踩離合器、降低手部疲勞度的便利性,多花一點錢絕對值得!
檔位切換容易
傳統手排靠排檔桿帶動同步環,切換各檔位齒輪的接合,如果要改為自動控制取代排檔桿,必須要有作動行程較長的液壓結構,相較下自排系統所使用的行星齒輪組則簡單許多,只要選擇固定內齒輪、外齒輪、行星齒輪中的一者,即可達到齒比切換的目的,不需要同步環,也不需要液壓推桿,可降低研發與生產成本。

可靠耐用
扭力轉換器採用液壓原理,沒有手排變速箱離合器的金屬摩擦問題(離合器使用壽命約10萬公里),此外自排齒輪箱內沒有同步環,亦沒有手排系統的金屬撞擊耗損問題,因此自排變速箱的壽命往往可達30萬公里以上,而且沒有什麼消耗性零件,通常自排變速箱的故障問題都是來自控制液壓油的電磁閥,或是變速箱油過熱潤滑不良,造成局部零件磨損,主要結構並不會故障。
舒適性佳
扭力轉換器最大優點就是「柔順」,換檔時為優異的緩衝器,起步加速則是相當順暢,除非故障否則不會有嚴重的加速震動問題,手排系統如欲達到此平順的水準,則是相當考驗駕駛者的技術。
缺點
齒比調整不易
行星齒輪組的檔位齒比變化,並非藉由單一行星齒輪組達成,必須結合2~4套行星齒輪組相互配合,才能變化出多種檔位齒比,因此自排變速箱調整單一顆齒輪的齒數後,就會影響多組甚至所有檔位的變化,可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檔位設定好後,並沒有單一檔位微調空間,僅能調整終傳比,因此同一顆自排變速箱,應用在大小不同的車型上確實有調校上的不便,少數例外為Honda的自排系統,堅持使用傳統手排變速箱的平行軸齒輪,主要目的就是便於調整齒比。
慣性阻力大
自排的設計,四速自排需要兩套行星齒輪組,五、六速自排需要三套行星齒輪組,七速與八速自排則需要四組,檔位變化時必須牽動多組齒輪同時進行減速工作,從機械結構來看,減速齒輪愈多摩擦耗損愈大,因此在雙離合器自手排問世前,單離合器的自手排已經運用在許多歐系小車上,目前仍未被淘汰,正是因為傳統手排的平行齒輪對節能確實有幫助。
液壓耗損大
扭力轉換器並非「直接傳動」結構,引擎飛輪與齒輪間會有轉速差,此滑差就是扭力轉換器的液壓耗損,轉化成熱能逸散到大氣中,昔日因扭力轉化器很方便,駕駛者無須擔心離合器控制不當造成引擎熄火,
換檔速度慢
因為行星齒輪並沒有同步環,換檔時對於齒輪間的轉速差控制,主要依賴扭力轉換器釋放液壓達成緩衝作用,作動過程慢,換檔速度快則會犧牲舒適性,並且會加速齒輪磨損。
綜觀以上論述,事實上自排變速箱並沒有致命的缺點,光是生產成本低與可靠耐用這兩項優勢,自排系統已能立於不敗之地,但是在油價高漲的今日,加上環保意識高漲,車廠與消費者愈來愈關切扭力轉換器的效能問題,嚴苛的歐盟廢氣排放規範,則是雙離合器變速箱催生的一大推手!雖然Nissan與Mitsubishi等日系車廠都有使用雙離合器變速箱的車型,但是生產與研發的主要廠商都是源自歐洲。
照VW旗下車型搭配DSG變速箱的比例來看,目前已普及於四缸與六缸引擎,未來勢必會拓展至八缸動力,自排雖然沒有消失,但未來只會應用在小排氣量自然進氣汽油引擎,配至於入門等級的小型車上,無疑是邊緣化的二線產品!DSG究竟有何魅力?且看以下分析。

自手排高本益比 DSG崛起
VW近兩年來於全球汽車市場銷售成績不斷成長,除了一流的工藝品質外,DSG變速箱與缸內直噴科技都是重要關鍵,既然雙離合器變速箱效能優異,為何其它車廠不全面跟進?
優點
DSG雖然是複雜的雙離合器結構,卻具備體積小、檔位多的優勢,七速的DSG變速箱可以和橫置四缸引擎搭配,使用在C級距的房車上,目前七速以上的自排系統僅能以縱置方式,應用在大型家庭房車上,體積與重量方面DSG顯然占盡上風。
換檔速度方面,雙離合器自手排最快可達0.02秒,自排系統則是難以突破0.2秒;傳輸效能方面更是自手排系統的主要訴求,採用扭力直接傳動,引擎轉速與齒輪間沒有滑差問題;整體而言,自排變速箱的缺點,DSG則是完全摒除在外,但是自排的優點,卻成為DSG的盲點!
缺點
結構複雜
DSG體積雖小,但是內部結構卻很複雜,研發成本高,高加工精密度亦增加生產成本,再加上內部油壓通道很窄,對於油的品質要求很高,不能容許任何雜質通過,變速箱內部需要高密度的濾油芯,組裝過程也必須在無塵室內進行,無法使用現行的變速箱生產線,日後維修也必須送回原廠在無塵室內拆解,背後帶來的高製造成本與高維修費用,為普及化蒙上一層陰影。
專利限制
DSG的關鍵結構「同軸式雙離合器」,為VW與變速箱大廠Borg-Warner合作研發的專利,雖然Getrag、ZF皆有生產雙離合器自手排,供Ford、BMW、Nissan、Porsche等車廠使用,但是關鍵零組件依然源自Borg-Warner,其它變速箱大廠並非無製造能力,而是受到專利權限,因此目前只有VW集團能將雙離合器變速箱普及化,其它車廠只能少量採購應用在高級車款上。
維修昂貴
DSG問世之初,動力接合設計為濕式多片離合器,起步時與傳統手排變速相一樣,離合器處於半接合狀態,會有摩擦耗損,雖然原廠強調DSG的結構有別於一般手排的單片乾式離合器,雙離合器結構不屬於消耗品。但是略懂機車引擎的讀者都知道,打檔車幾乎都是採用濕式多片離合器,使用時依然會耗損,同樣會有需要更換的一天,加上DSG變速箱離合器結構完全包覆在本體內,維修的代價超過六位數!
事實上Borg-Warner並沒有漠視此問題,DSG之後推出單片乾式離合器七速系統,承受扭力較小,搭配在扭力輸出25kgm以下的小排氣量引擎,離合器結構獨立於變速箱本體外,更換容易,可降低維修成本,不失為兩全其美的設計。
從造車工藝的角度來看,DSG確實有完全取代自排的本事,結構複雜並非難以克服的問題,只要生產規模夠大,成本就能壓低,事實上專利權問題才是雙離合器變速箱普及化的最大障礙,然而其它變速箱大廠亦不甘臣服於Borg-Warner的膝下,於是針對既有的自排系統加以研發,出現多元的「變形」設計。

敏捷順暢低耗損 自排的反撲
研發一套超越DSG的新變速箱系統挑戰度太高,於是各大變速箱廠選擇改良既有的自排系統,雖然不能達到DSG的水準,但是換檔速度已超越手排變速箱,性能表現符合多數消費者的需求。
M.Benz AMG Speedshift
MCT七速變速箱

為了讓性能車換檔自動化,並維持多檔位與換檔靈敏等優勢,BMW新M3與Z4選擇採用Getrag生產的雙離合器變速箱;死對頭M.Benz向來不將變速箱研發交由外人之手,之前花費大筆資金研發7G-Tronic全球第一具七速手自排,如今怎能向Borg-Warner低頭?
於是M.Benz選擇研發自家七速類自手排系統,以7G-Tronic為基礎,保留齒輪箱結構設計,扭力轉換器則是以多片式離合器取代,研發出AMG Speedshift MCT七速變速箱,整體設計就是自排與手自排的合體,結構上沒有雙離合器那般複雜,但是扭力傳輸方式則進化為直接傳動,而且可以承受100kgm極大的扭力,首先應用在性能車款SL63AMG上,新E63AMG亦使用這套系統。
為了達到柔順的換檔特性,Speedshift MCT的多片式離合器具備兩組彈簧緩衝器,降低換檔瞬間對齒輪箱造成的衝擊,實際加速感受則是相當接近自手排的感受,最快換檔速度可達0.1秒,比傳統手排系統快,雖然還是比不上DSG或Porsche的PDK雙離合器系統,但是對多數性能玩家而言已經相當夠用了,畢竟在一般道路上的駕馭激烈程度不比F1,很難感受出0.05秒的差異!
Nissan 370Z
就昔日350Z而言,五速手自排的加速表現就是少了一份快感,換檔慢、齒比落差大,急加速時也覺得油門反應慢半拍,此時不禁感嘆此車搭配六速手排才是王道!從350Z演化為370Z,除了排氣量的增進外,五速手自排亦同時更換為七速手自排,除了多兩個檔位齒比更加綿密之外,換檔速度也有很大進步。
目前不單是一般乘用車有全面自排化的趨勢,連性能車駕駛也不太願意踩離合器過日子!連Lamborghini等超跑都不強調手排至上,Nissan的Z跑車手排買家同樣處於萎縮狀態。原廠為了讓自排系統媲美手排變速箱的性能,於是特別打造強化型手自排變速箱,行駛間除了在1檔外,2檔之後扭力轉換器則是經常處於鎖定狀態(一般變速箱只有在最高檔位定速行駛時,才能將扭力轉換器鎖定)。
此七速手自排最快換檔速度可縮短至0.5秒內,與純手排變速箱的換檔速度相當(0.3~0.5秒),讓駕馭自排車型猶如手排系統一樣暢快。經試車組親身體驗,於山道上全力衝刺時,換檔瞬間如同手排車型一樣會有彈射的快感!降檔同樣會有明顯的引擎制動現象,油門反應相當直接,踩多深就跑多快,駕馭感受貼近自手排系統。
BMW 八速手自排
BMW雖然捨棄自家SMG單離合器自手排系統,投入Getrag雙離合器自手排的懷抱,但是因為價格因素,不適合普及於一般房車,於是發展出一套八速自排系統,結構與M.Benz的7G-Tronic系統相當類似,在扭力轉換器前端增添一組彈簧緩衝器,內部則是和370Z一樣採用強化結構,扭力轉換器於換檔之後將適時鎖定,扭力傳輸直接,避免動能流失。
這具自排變速箱的扭力轉換器多了彈簧緩衝裝置,加上綿密的齒比、強壯的齒輪結構以及電子油門對引擎轉速的控制,降檔時可以採用跳躍方式,直接從六檔降至四檔也不會有頓挫問題,引擎會自動提昇轉速降低衝擊,不需要按照六-五-四的順序,反應更為靈敏,不過Porsche的PDK變速箱可以從六檔直接降到二檔!事實上新八速自排只有略做性能調校,並沒有取代自手排的可能,不過這種扭力轉換器結構勢必會普及於所有自排系統,未來自排動力的油耗表現將愈來愈貼近純手排的水準。

Two Mode Hybrid系統
自排的行星齒輪結構節能功效雖然不及平行齒輪,但是行星齒輪能透過馬達系統,做出無段變速的神奇功效,此技術最先被應用在Toyota的Hybrid系統上,設計原理乃是以馬達驅動行星齒輪組包夾於中央的「衛星齒輪」,在減速過程產生逆轉,可增加減速比,並隨著逆轉速度加快,減速比例亦隨之增進,若是以反方向運轉,則是降低減速比。
無庸置疑此結構不但複雜,調校方面亦是困難重重,因此Toyota的Hybrid系統問世超過十年後,才出現類似的產品,那就是Two Mode Hybrid系統,由M.Benz、BMW、GM等大廠聯合開發,目前僅少量應用於BMW X6 Hybrid等車型。
總結報告
自排變速箱經過強化或改良後,性能表現依然可以滿足多數消費者需求,加上可靠的結構與低故障率,目前依然是主流產品。未來趨勢性能車漸漸採用雙離合器系統,但是多數車輛依然維持原有自排設計,畢竟影響加速與油耗表現的關鍵,變速箱只是一部份而非全部,好的變速箱只是忠實呈現引擎應有的馬力,並沒有加成功效,千萬別中了雙離合器的毒,認為配置此系統者都是好車,事實上雙離合器變速箱有可能像Hybrid車型一樣,車齡超過五年後必須付出高維修費的代價!


 
無頭像
   raytake (Look)

重機
文章 674
用戶失蹤天數 2515
點數 13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高雄市 鳳山區 來自 高雄
發表於 2013-11-19 07:34 PM 
本質消失了


 
   士林小班

版主
文章 63237
用戶失蹤天數 1293
點數 561   戰績 0   改裝 0   故障 0
臺北市 士林區 來自 P.S.T (北士幫)
發表於 2013-11-20 12:02 AM 
HONDA 果然還是有它厲害的地方 ...


 




加入贊助商  |  免責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