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正當福特還不重視大陸市場時,台灣因亞洲市場對於四門房車的需求,掌握了歐版二代Focus四門版的開發,成為首發地,並於同年底進行國產(
http://news.u-car.com.tw/2645.html),也差一點成為Mk 2.5的車主。
2010年One Ford策略,Focus Mk 3成為第一款全球戰略車款,台灣於2012年底上市,2014年3月發表馬丁頭小改款,不管是動力還是配備,真的很吸引人,一年多得等待,終於在2015年9月正式登台,2015年底很高興地成為Focus車主之一。
出廠後第一站,初次見面,漂亮的馬丁頭,還有全新設計的頭燈
交車瞜!
就是長這樣,號稱只有1張A4大小的1.0T EcoBoost,引擎室還有不少空間
AGS影片
AGS依然保留
車輛上鎖後引擎持續散熱影片
原廠希望,停車熄火前,可以冷車2-3分鐘,如果趕時間仍可以直接熄火上鎖走人,如果引擎溫度仍高,散熱裝置會持續運轉,一段時間後,自動關閉,當然也比較耗電
重新設計的尾燈,掛上EcoBoost名牌,這也是唯一分辨1.6NA、1.0T、2.0TDCI的方式
設計簡約的日行燈,辨識度不錯,2018起要標配,不然就是啟動時自動開大燈
斯文許多的前霧燈,卻少了鍍鉻飾條的點綴
所有燈具齊放加上馬丁頭,帥氣!
超大的對開雨刷,很多人反映,作用時很跳,一開始我們也會,但使用一陣子後,這情況就改善了,也許是初期的現象,而雨刷水出口沒藏起來
附轉向指示燈、照地燈、加熱功能(要開後窗除霧才會開啟)及BLIS的後視鏡,修起來應該...
多一分提醒、多一分安全
倒車車側來車警示影片
倒車時的車側來車警示,新版BLIS的進階功能,蠻好用的設計
沒有Keyless,但我覺得除非都是一人駕駛,不然遙控開關會比較好用
開門的側邊警示,但沒有裝燈具
同級車少有的車門鏡面飾板,提升車的質感
少一樣貼心配備
請看影片18:15處,國外的Mk 3.5依然保留的貼心配備:Door Edge Protectors,以免開門撞凹了別人的鈑金
行李箱小鴨尾設計,依然動感,與Mk 3的設計完全不同,加上尾翼應該也不錯,整體看起來很協調,印刷式天線,讓造型更清爽,這算是大中華區獨有的設定
輪胎又改回16吋,可以省下一筆開銷,如果再加上車窗的鍍鉻飾條就更帥氣啦!
雙後霧燈,跟其他只有一個霧燈或裝在保險桿中間的比起來更協調,整合度更高,更好看!倒車雷達也改成四眼
右側油箱蓋,加油不用人擠人,先前開的車都是前碟後鼓,現在來開四輪碟煞,感覺煞車真夠力
可惜沒導入easy refueling system,開油箱蓋與開行李箱方式一樣,需打到P檔
同級車少見的後輪獨立懸吊,也是提供良好路感的關鍵之一
漂亮的全彩LCD資訊目,先經過33公里的新車測試
省油模式僅止於提醒駕駛他們的操作情況,不介入駕駛的硬體操作,以呼應近年來的訴求"駕駛樂趣",讓駕駛自行在油耗與性能中取得一個平衡
循跡、盲點及側邊預警直接從行車電腦控制開關
TPMS是法規規定配備,但沒有胎壓值,這樣我才不會常蹲在那打氣
貼心的自動雨刷照明,但車子要在行駛狀態下,大燈與雨刷都為auto,並連續刷的情況下,大燈才會啟動,下面就是Follow Me Home的設定切換
自動雨中照明影片
大白天依然自動開啟,只是雨刷停止後需要一段時間燈才會自動關閉
MyKey,借車給人時,可以設一些限制
小改款的全球發表會,就知道有換檔撥片的設計,沒想到台福聽見大家的聲音,將它列為Ecoboost的標準配備,不然Mk 3放在排檔桿上的設計真的看不習慣,如果是那個我寧可他回到Mk 2的設計
撥片左後方一樣是方向燈,"P"指的是駐車燈,右後方是熟悉的雨刷位置,只是第一段原本是間歇式雨刷,改成了自動雨刷,但仍然可以依雨量大小進行調整
撥片左前方是駕駛資訊幕的切換按鍵,右前方就是Sync語音功能的位置
這個方向盤附近的按鍵可以完成在行車時80%的事情
駐車燈影片
歐式設定:駐車燈,臨停警示用
方向燈快撥影片
歐式設定:方向燈快撥,只是覺得對台灣來說三下還是少了點
雖然沒有ACC,但定速與限速裝置一樣很好用
歐式設定:燈具開關,放在駕駛左側出風口下方,有前後霧燈、大小燈、自動頭燈、頭燈水平調整還有儀表板亮度調整
沒有Push Start,還是傳統的鑰匙啟動
但鑰匙的質感很不錯
兩段式防搶鎖影片
歐式設定:兩段式防搶鎖,如果出廠沒有設定,可自行設定,只要遙控器鎖車和解鎖同時按住直到閃方向燈表示切換成功
遙控開窗影片
遙控開車窗,可提前讓車輛散熱,夏天好用,同級車少見
遙控關窗影片
遙控關車窗,忘記關窗,也不怕,同級車少見
上鎖確認影片
上鎖確認
我不需要看影片,對大人小孩的眼睛也不好,所以SYNC就可以滿足我的使用需求
緊急救援也是在這裡設定,但要先用藍芽與手機連線
改款後的按鈕成列也變得很簡約,雖然按鍵還是很多,但很容易上手,質感不差,中低階的入門車款,也陸續改採此設計
雙區恆溫空調,按鈕很直覺,按鈕質感不錯,陳列方式應該是引用Volvo,當初福特出清車廠時,被人笑稱賤價出售,現在看來是為了未來的合作之路預留伏筆,像Aston martin的造型(誤)、Land Rove的地形系統及Jaguar的鋁合金技術、旋鈕式排檔桿等,後來都採用在福特車上
名符其實的後座出風口,兩個座位下方都有,冷房效果還不錯,AUTO模式是預設開啟,但溫度到達後,就會關閉了,換到手動模式時,則是按下方出風模式就可以開啟,風量則是跟著前方調整,風管長度也比改版前短,不會刮腳
移除排檔頭上的檔位切換,明智的決定,新增Auto start-stop,對油耗有一定的幫助
怠速不熄火影片
某些情況下,怠速熄火功能即使開啟也不會運行
安全帶插座貼心的貼了絨布,降低噪音及刮痕
駕駛座六向手調,可惜沒有腰靠的調整
中央扶手無法前後滑移
全車採用電子鎖,除了駕駛座,其他座位都看不到實體開關,另外沒有行車自動上鎖(速控鎖),只能自己買工具設定或請版友幫忙
乘客座開鎖影片
但每個座位仍可自行開門,只有駕駛座打開,其他坐位才會跟著打開
改款新增的電子式兒童安全鎖,不用為了開啟兒童鎖而跑來跑去,也不怕忘記開
所有車窗都有防夾功能,同級車少見
電動調整後視鏡附電動收折
兩個化妝鏡,很多同級車只給一個,可惜沒有照明
只有麥克風的收音,沒有眼鏡盒
影片19:01處,國外的Mk 3.5可選配超音波防盜
防眩後視鏡,後方車輛開遠燈,也不會影響,後面就是雨滴感應裝置
車側氣簾的預留位置,可以幫我裝回來嗎?
後排車頂只有提供掛勾,沒有扶手,只能抓車側把手啦
影片3分4秒處,少數國家的Mk 3.5無天窗版本可選配吸頂式眼鏡盒、超音波防盜及後座車頂扶手
我的安全座椅都是買安全帶固定式,但這款提供ISO-FIX
全車都是三點式安全帶,但少了中央頭枕及中央扶手
腿部空間雖然夠用,但偏小,可是情有可原,因為車長比同級短5-10公分,軸距也短5公分左右,這樣算起來真得很出色
椅背長度短了一點,但支撐性不錯,加上頭枕位置適中,不會不舒適
椅墊的長度及支撐性卻是很出色,比起某銷售量極大車款,提供那椅面較短,側邊前緣少一塊及坐姿偏低的椅墊好很多,第一次坐計程車時還以為是我的錯覺,坐過兩三次才發現是設計的問題,20-30分鐘的路程,就會感到大腿有點麻
為什麼要拍這張咧!很重要!跟日系車款比起,中央凹槽的部分跟周圍的落差不會太大,側邊的支撐夠也不會太大片,所以兩邊的人就不至於往中間集中,讓中間有更大的空間,可以做啥咧?
椅背可以6/4分離傾倒,但椅墊不行,亞太地區似乎都這樣
後座倒平後可以創造更大的置物空間,平整度也很好
座椅歸位後,有530公升的行李箱,另附照明,但造型的關係,開口小了一點點
行李箱的油壓頂桿,緩衝的力量沒有很強,應該可以用很久
我覺得補胎劑比備胎來的實在,其他空間還可以放一些小東西
手套箱附照明,右上方的空間剛好可以塞車主手冊,但因為右前座的空間真的比較小,所以如果要全開,坐椅就要坐後面一點
排檔桿前方增加了一個USB座及置物空間
杯架沒有拉簾,也不能調整深度,但可以調整大小,增加便利性,不錯的貼心設計
中央扶手下的置物空間夾層,還有貼心的導線孔,方便放手機等物品
及音源輸入,從手套箱改到這,還有MyKey的設定也在這
超大的駕駛車側置物空間
前座門邊的置物空間,蠻大的,適合水、飲料等瓶罐的放置
後座門邊置物空間,也適合水、飲料等瓶罐的放置,可以彌補沒有後座中央扶手置杯架或是即使有,但因乘坐三人,而無法使用的缺憾
座椅側邊放置小雜物的空間
椅背旁的置物空間,可以放手機等物品
兩個地圖袋,很多同級車只給一個
中央扶手後方的小置物空間,提供給中間的人,放東西的小空間
這張照片回答先前的問題,兩張安全座椅不至於太內八,讓中間還可以擠進一個成年人,也不至於很不舒適
但我這兩張都屬於安全帶固定式,如果要ISO-FIX就要參考另一個版大所介紹的坐椅(
http://www.focus-sport.club.tw/v ... %E5%BA%A7%E6%A4%85)
前座空間不會受到影響
安全座椅與前座也有一段空間
改成向後模式,後座需要大一點的空間,所以會擠壓到前座的空間
前座需再往前調整一格,空間變小,但不會影響到腿部的伸展及乘坐品質
安全座椅一個向前,一個向後,讓中間座位有更大的乘坐空間
犧牲掉的後座腿部空間跑到這,行李箱夠深夠寬可以放入一台奇哥彼得兔嬰兒推車加上Joie 0-7的安全座椅,不會卡卡得,以免臨時要載人時,安全座椅不知放哪
嬰兒車、安全座椅放置行李箱影片
可以輕鬆關上
兩張安全座椅也可以輕鬆放入
多年來福特的品質跟性能進步很多,大膽使用許多國產車沒有或是不常見的配備,但也產生了不少問題,我覺得這就是科技進步所需要的陣痛期,現在一些日韓車廠也開始循著歐洲車廠的路線走,表示這還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受惠於Allan Mulally當時One Ford策略,讓臺灣在1-2年內得到福特的最新節能科技或導入國產,從TDCi的導入到EcoBlue,溼式PowerShift及乾式PowerShift,1.6、2.0EcoBoost的使用,後來陸續追加的1.0、1.5EcoBoost,SYNC也從第一代演進到最新的SYNC 3,還有與國外相同車體剛性及製造水準的Fiesta、Focus及Kuga等車款。
很多人質疑國產車的剛性是否等同於國外水準,其實很難反駁他們的論點,我們確實沒有一個撞擊測試單位,但臺灣這麼小,每年賣的車也沒多到讓車廠可以投入那麼多車輛進行測試,就別強人所難,但從2004-2016這麼多的福特在戶外實測,可以證明臺灣的造車是有達到國外水準,也相信沒有車廠會以車廠聲譽作為賭注對車體進行偷工減料,配備除外。
以往大家詬病的油耗問題,今年起,統一將由油耗改為歐規測試值後
廠牌
| Ford
| Honda
| Hyundai
| Luxgen
| Mazda
| Mitsubishi
| Nissan
| Toyota
|
車型
| Focus 4D
| Civic
| Elantra EX
| S5 Turbo ECO Hyper
| 3 4D
| Lancer
| Sentra
| Corolla Altis
|
等級
| EcoBoost 125汽油時尚經典型
| 1.8 VTi-S
| 旗艦型
| 1.8T 3D安全經典型
| 2.0尊榮型
| Fortis 1.8旗艦型
| 1.8 旗艦環景版
| 1.8尊爵版
|
變速系統
| 6速手自排
| 5速手自排
| 6速手自排
| 6速手自排
| 6速手自排
| CVT 6速手自排
| CVT無段變速
| CVT 7速手自排
|
排氣量
| 998cc
| 1798cc
| 1797cc
| 1798cc
| 1998cc
| 1798cc
| 1798cc
| 1798cc
|
能源消耗
| 平均 16.7km/ltr
| 平均 15.0km/ltr
| 平均 12.8km/ltr
| 平均 14.3km/ltr
| 平均 16km/ltr
| 平均 14.9km/ltr
| 平均 15km/ltr
| 平均 15.5km/ltr
|
引擎型式
| 渦輪增壓, 直列3缸
| 自然進氣, 直列4缸
| 自然進氣, 直列4缸
| 渦輪增壓, 直列4缸
| 自然進氣, 直列4缸
| 自然進氣, 直列4缸
| 自然進氣, 直列4缸
| 自然進氣, 直列4缸
|
排氣量
| 998cc
| 1798cc
| 1797cc
| 1798cc
| 1998cc
| 1798cc
| 1798cc
| 1798cc
|
最大馬力
| 125hp@6000rpm
| 141hp@6500rpm
| 146hp@6500rpm
| 170hp@5500rpm
| 165hp@6000rpm
| 143hp@6000rpm
| 131hp@6000rpm
| 140hp@6400rpm
|
最大扭力
| 17.3kgm@1400~4500rpm
| 17.8kgm@4300rpm
| 17.8kgm@4700rpm
| 26.1kgm@2400~4000rpm
| 21.4kgm@4000rpm
| 18.2kgm@4250rpm
| 17.8kgm@3600rpm
| 17.6kgm@4000rpm
|
壓縮比
| 10
| 10.6
| 10.3
| 9.5
| 14
| 10.5
| 9.9
| 10
|
輪胎尺碼
| 205/60R16
| 205/55R16
| 205/55R16
| 205/60R16
| 205/60R16
| 205/60R16
| 205/50R17
| 205/55R16
|
車長
| 4538mm
| 4535mm
| 4550mm
| 4690mm
| 4580mm
| 4585mm
| 4610mm
| 4620mm
|
車寬
| 1823mm
| 1755mm
| 1775mm
| 1805mm
| 1795mm
| 1760mm
| 1760mm
| 1775mm
|
車高
| 1475mm
| 1435mm
| 1445mm
| 1490mm
| 1450mm
| 1490mm
| 1495mm
| 1460mm
|
車重
| 1360kg
| 1245kg
| 1288kg
| 1390kg
| 1327kg
| 1380kg
| 1270kg
| 1280kg
|
軸距
| 2648mm
| 2670mm
| 2700mm
| 2720mm
| 2700mm
| 2635mm
| 2700mm
| 2700mm
|
標準行李箱容量
| 530ltr
| 440ltr
| 485ltr
| 470ltr
| 414ltr
| 400ltr
| 510ltr
| 470ltr
|
油箱容量
| 53ltr
| 50ltr
| 48ltr
| 55ltr
| 51ltr
| 59ltr
| 52ltr
| 55ltr
|
看得出來,大排氣量配自排變速箱不一定耗油,也兼顧性能,小排氣量不見得拖不動大車,馬力差一點,但扭力仍差不多,還可以在低轉速擁有充沛的扭力,打破CVT等於省油的說詞。
這次小改款就我來看,因成本關係少裝了兩顆氣囊,但外觀、隔音、坐椅發泡棉、按鍵調整、置物空間改善,乃至於幾項主動式安全配備的升級,還有呼應福特訴求"駕駛者在行車過程中能夠始終手不離車、眼不離路"自動頭燈,自動雨刷,自動防眩後視鏡及SYNC系統,都納入全車系標準配備,跟同級車比起仍讓人印象深刻。
但因最入門的級距一次漲5萬,高一等級雖然降1萬但拔掉太多配備,所以才會被人罵翻。而個人覺得4D 1.0T這個級距及價位CP值很高,很值得考慮。
而開慣2.0的中型房車、3.0的中大型房車或休旅車,可能會覺得1.0T的動力拖這台1300多公斤的車不夠力,如果是開1.6的中型房車、2.0的中大型房車或休旅車,依他的加速力道、穩定性及寧靜度會讓你驚艷。
試駕時,在環東大道從南港展覽館到舊宗路路段將車速加到140(不好的示範,勿學習),整段加速過程非常線性,完全不拖泥帶水,即使在林口爬坡道,到了後段1/3處的再加速,也不會有NA那樣引擎唉唉叫、速度卻緩步上升,但他的再加速,我建議還是多善用他的換檔撥片,通常降一個檔再補油,就可以達到你的期望。
3/8 Update
目前行駛3,800公里平均油耗12.8km/l,平面:高速比大概是60:40,比家中另一台4AT、195/60/R15、1.2噸的tiida 4d省油。
過年期間曾經一桶油跑到800km,平均油耗16km/l,平面:高速比大概是20:80。
那桶油的最佳油耗,曾經達到17.2km/l,南港蘇澳國五來回。
9/25 Update
12月至今也差不多9個月,15,880公里,平均油耗13.7km/l,平均車速34km/h。
我覺得1.0T可以符合我大部分的需求,我沒有要跟人比加速,臺灣用路環境限制太多,龜車太多,其實1.5T真的有點無用武之地,另外1.0T不管是油耗、稅金都比1.5T便宜多,保養跟保險也不會比較貴。
最近還在滿載的情況小飆一下,開到160公里,感受不到他有任何力不從心,覺得還可以再往上,底盤也沒有給我任何不安的感覺,但前面沒有車跟或開得比我快,所以放棄再往上挑戰。
車子的再加速表現是目前唯一覺得可惜的地方。因為當車子判斷車速是巡航狀態時,即使當時轉速已到達渦輪運轉的區域,他仍然會減少渦輪的介入,所以當要再加速時,剛開始就像是自然進氣引擎拖著一台1.3噸的車,更何況他還是1顆3缸998c.c.的引擎,直到電腦判斷為加速時,才會讓渦輪介入,因此加長turbo lag的感覺,但也造就不錯的油耗。
再來討論主動式車身動態強化系統 (Enhanced Transitional Stability, ETS),它是ESC的進階版,雖然已列為Mk3.5的標準配備,但國外似乎還是喜歡以ESC稱呼他,跟Mazda3的GVC系統很像,都是在補油門的情況下才會作用,而GVC的詳細運作,我不太清楚,但ETS是以方向盤瞬間修正幅度及車速,算出剎車介入的時間點,他會幫轉向的外側輪胎進行點煞,此刻ABS或ESC的燈也都不會亮,不知道的人可能會覺得車子怎麼突然在抖,組裝品質有甚麼問題,讓人覺得很突兀,但放心他是在保護你,一次從國三下環東大道的交流道時就不小心讓他作用。
另外很多人問夏天到底適不適合開Auto-Start-Stop,我的建議還是把它開起來吧!因為Auto-Start-Stop的啟動還是取決於目前車上所有設備消耗電瓶的程度,當它介入後發現電瓶不足以供應所有電量時,他仍然會將引擎啟動,另外以下為最近觀察到的怠速油耗程度。
| N檔
| D檔
|
風扇停止怠速
| 0.6l/h
| 0.8l/h
|
關冷氣怠速
| 0.7l/h
| 0.9l/h
|
冷氣手動調節最低風速怠速
| 1.2l/h
| 1.6l/h
|
夏天冷氣25度Auto怠速
| 1.4l/h
| 1.8l/h
|
開冷氣啟動引擎
| 2.0l/h
| 2.2l/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