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鮮人的十大錯誤理財 文/蔡靜紋
剛進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應該都領到第一份薪水了吧!第一份薪怎麼用?還剩多少?
一般人都認為「上班後經濟情況就會改善」,但根據日前1111人力銀行調查,超過一半的六、七年級「上班族」處於負債狀態,而且平均負債金額達21萬元。社會新鮮人最大特徵是「開始有薪水」,與學生時期得仰賴父母照顧相較,容易誤以為自己變有錢了,再加上年輕人大多注重門面,添購新裝、3C商品等幾乎都是花錢不貶眼,往往不是存不到錢,就是寅支卯糧。
台北富邦銀行財富管理總處協理陳怡芬建議,從領到第一份薪水,社會新鮮人必須要有預算的概念,將資金劃分為消費、儲蓄兩大部份。
台灣人壽副總經理林朝興認為,年輕人在消費的預算控制上,應從日常生活中學習,哪些錢該花、哪些不該花,最好是有「先存後花」的觀念,才能抑制開銷無限制上綱。
為協助社會新鮮人自我檢視,陳怡芬歸納十大項最常見的錯誤金錢觀,只要即早建立正確觀念,就等於奠定理財的成功基礎。
第一個是最常被提起的「月光光」:每個月領到薪水就大肆購物犒賞自己,等到月底時就變成月光仙子或月光王子,只能靠泡麵度日。
第二是缺乏金錢概念:不關心所得共有多少,也不了解錢都花到哪去了,在資金來去無蹤的情況下,落得最後瞎忙一場;解決這種問題,不妨從記帳著手。
第三是誤用上班族身份:上班族是各金融機構張開雙臂擁抱的族群,各種名片貸、新鮮人貸款等優惠方案讓很多年輕人迷失方向,誤以為借錢相當容易,導致負債累累;最好是認清自己的實力,不要過度聽信五花八門的廣告。
第四是輕忽上班族優惠:一般銀行都會提供薪轉戶部份手續費優惠措施,如ATM跨行提款或跨行轉帳一定次數免手續費等,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不妨多多打聽,善加利用。
第五是不知未雨綢繆:誤以為距離退休時間還長,或沒過萬一失業怎麼辦等問題,因而沒有儲蓄習慣;對於缺乏風險意識的人,最好是多多閱讀相關理財報導,做為自我提醒的輔助工具。
第六缺乏自我投資意識:上班族能領的薪水有限,想為未來升遷加值,就得自我成長,包括考取工作相關證照或進修上課等。
第七是「吃碗內,看碗外」:想藉由跳槽來加薪成為新一代上班族慣見的手法,但若不能累積工作實力,最後容易遇到瓶頸。
第八是缺乏明確的生涯規劃:想買部車代步、想出國深造,才發現手邊沒存錢;應該建立明確的理財目標,按步就班執行計劃。
第九是因善小而不為:三不五時跟朋友喝下午茶或每天總要來杯咖啡,是很多都會族群的生活寫照,但以美式連鎖店一杯咖啡百來元計算,一個月可能得花掉3,000元,以社會新鮮人薪水普遍落在2.6萬元到3萬元來說,比重高達一成多,若轉做定期定額投資,卻可創造財富。
第十是不重視信用記錄:揹著就學貸款踏入社會的人,不乏畢業十幾年還沒還清債務的案例,很多人以為可以不用還,其實現在的銀行連助學貸款的紀錄都會查,債務記錄將不利未來與銀行往來。
「控制慾望、加強儲蓄是新鮮人理財的第一步。」如何落實?富蘭克林證券投顧研究員盧思穎提供三步驟供社會新鮮人參考,首先找出每個月的必要開銷,再來是預留未來三個月必要支出,最後是確認每月結餘金額後,開始定期定額的強迫儲蓄計畫。新鮮人的本錢少,但距退休時間長,理財第一步不妨透過基金、投資型保單等著手。
【2005/09/03 星期六 經濟日報/C3版/理財魔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