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在友人的牽線下,到了福特展間試乘New focus ST Line,在這之前看了許多群組,或是網路分享過的試駕心得,大家好像圍繞著一個話題,就是有關底盤設計「扭力樑」,說真的本人是沒開過類似,這樣底盤設計的車,也不曉得這樣的底盤,開起來到底會如何,但感覺批評的比讚美的還多!這些我先不管它。
我直接切入主題,ST Line外觀本人就不重點描述,車身高度跟前幾代比較起來,確實低了不少,這對於會自己洗車的人,的確方便許多,大燈造型與歐系名車,有幾分相似尤其日行燈的部分,而且內部燈泡全改為LED,就連霧燈也一樣,堪稱大手筆,另外值得我注意的地方,前保霧燈側居然設計,前煞車散熱導風管,這個裝置一般來說,只有百萬以上名車才看的見,這對於喜歡激烈操駕,煞車易過熱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最好的改裝。
車身整體重量據了解,跟前幾代比較起來輕了近百公斤,原因就在ST Line 在某些部位,選擇了高強度的鋁合金,除了可減輕重量亦有優秀的吸震效果,而且車門開關起來也輕盈許多。後續我又發現一個最屌的地方,我相信應該沒幾個人會想到,在備胎處居然有重低音,外加擴大機!喵的勒~進口車也沒這麼豪華。後導流承襲了二代ST的造型,側邊看去還算耐看,其他部分就自行觀看照片!
接下來試駕,才是我真正想要幹譙的地方,這什麼鬼啊?原廠配置235/40/18 PS4,0-100加速8.35秒,1.5三缸三缸三缸,在雨天積水的道路上,居然如此凌厲,如果在地乾的情況下,七秒內不無可能,想到我四個肛拉輸三個肛,我好想死掉喔,測完靜態加速,接下來就要破解大家的迷失,到底多連桿跟扭力樑的,底盤設計山路開起來有什麼差異嗎?
一路經過市區體驗加速貼背感,壓路坑過陸橋沒跟它客氣,隔音效果不錯雜音也會太多,避震器回饋到車內非常舒適,不顛不跳的,過陸橋落差近幾十公分,彈跳起來落下,不會有過多餘震,後座乘客也不覺顛簸,避震吸的剛剛好,跟倒插避震器有幾分相似
一路上坡外加路面高低落差,以及左右2、3的小碎灣,後段下坡連續幾個髮夾彎,在北部也算是有點難度的山道,在出發前我將引擎動態設定在運動模式,本人也輸入拉力賽模式,在大腳油門彈射出去的那瞬間,你會發現X的~這也太給力了吧,一路均速大約落在80-100多公里,下著雨的山路伴隨著大量的落葉,每當我進彎凹方向盤補油,完全沒有任何遲疑,重要的是用丟的進彎,滑的出彎,那個車屁股完全不拖泥帶水,就一個字「順」
你感受不到那種頭過尾巴卡卡,你完全感受不到轉向側傾,尤其是有一定速度,方向盤下去轉回來那一瞬間,車屁股就是緊緊穩穩的,不會感受整輛車外拋,你會深深感覺輪胎整個黏在地上,沒有有多餘的搖晃,它的轉向性非常凌厲,那種路感就像談戀愛一樣黏踢踢的!想甩卻甩不掉!
而且還有一個重點,開focus跑山的人都知道「推頭」,在這台ST Line你完全感受不到,倒有像裝了LSD的前驅車,一路上油門補多少動力給多少,絲毫不減
山路跑了大約20分鐘,ㄧ下車只能說舒坦兩個字。說真的我的 Mk2在底盤下了不少功夫,主要就是要應付跑山跟比賽,ST Line這種紮實穩定性,跟我花大把鈔票改裝,過後的感覺截然不同,今天在這台全原廠設定下,能讓我用這樣跑比賽的開法,我真的必須說,它的底盤設計跟調教有過人之處
後續了解才知道,拖曳臂底盤設計,是屬兩輪連動式,對於路感來說更直接準確。總結~底盤系統不應該只是單看什麼結構,外加搭配避震器彈簧捲度、大小、形狀公斤數,以及阻尼行程長短,阻尼油的黏稠度,三者加在一起,這樣的一個配置下,才算是真正的底盤結構!而且車輛本身結構如果夠強,管它扭力樑什麼多連桿,會開車的人一樣嚇嚇叫,就是不懂車的人才會問題那麼多~酸民我就是在講你啊
ST Line除了外型亮眼耐看,內裝整體空間跟配備,完全不輸歐美日進口車,在底盤設計穩定性更是讓我大吃一斤,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試乘new focus st line
順便補充一下,st line八速變速系統,銜接度讓你完全感受不到頓挫感,反應快綿綿密密的,跟歐洲車完全不同,即便切換手排模式,也是讓你隨心駕馭,而且不會熱當喔!
另外請各位看看,這樣的激烈操駕,證明我已經抱著賀成交的心態,去體驗這台車的動力及底盤設計!
心得~focus其實本質不差,不論外觀造型、內裝空間、配備、底盤,在同級車來說無可挑剔,尤其是安全性(看北宜撞掉多少台),雖然後勤真的有待加強,但在這技術斷層嚴重的世代,誰敢說其他車廠沒有,只是沒被放大檢視!
但讓我唯一不解的是,我的排擋桿勒?為什麼加油孔改到左邊?這樣以後加油就要排隊了,其餘的就等各位慢慢去體驗了